2018年04月7日《新闻联播》文字版完整稿件:
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——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】努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
习近平主席强调,要以更宽广的视野、更高的目标要求、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。一个兼顾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大局,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为重点,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并重的开放新格局,正在形成。
在上海,尽管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展还有半年多时间,但来自世界各国的厂商已经早早来签订参展合同了,其中就有全球最大的商用直升机制造商。
中国市场吸引力巨大,现在已经有160多个国家的企业来联系参展,大大超出了原定计划。
向世界敞开中国市场,这正是在兑现习近平主席2015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承诺,“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、增长、投资、合作机遇。未来5年,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”。十九大报告向世界坚定宣告,“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,只会越开越大”。
今年,中国加大开放的重磅政策正在一项项推出:我国将进一步修订放宽外资投资负面清单,逐步扩大到全国;大幅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准;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,放宽、取消外资持股比或经营范围;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,探索建设自贸港;加大西部、内陆、沿边地区开放的力度,向中西部、东北地区转移的外资企业,可享受资金、土地等优惠政策。
在3月底正式开业的海南博鳌超级医院,HPV宫颈癌九价疫苗还没到货,就收到了大量的咨询和预约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”“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”。2017年,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,年度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2%。2017年,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310亿美元,居世界第二。不仅在贸易领域,中国对外开放的层次还在向资本市场提升。就在3月底,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,这是中国第一个对外资开放的期货品种。
以开放促改革、促发展,中国正在更高层次上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,给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力量和希望。
【潮起海之南】海南:创新发展 打造国际海岛新高度
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,后发优势多,发展潜力大,海南人民紧紧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,让海南的面貌日新月异。
坐落在三亚鹿回头的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,承担着中国海洋深渊科研的重任。科学家们正对天涯号深渊着陆器进行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。这是我国目前下潜深度最大的海洋装备,作业能力超过10000米。
而在距离三亚300公里之外的海南文昌,正在进行的则是对漫漫星辰的探索。
这是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发射场,为了最新的发射任务,王光义正在发射塔架上忙碌。去年,这里成功发射了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。未来,空间站、嫦娥五号都将在这里完成发射。
创新发展,正在颠覆人们对海南的传统认识。立足传统优势的创新,则让海南特色更惠及亿万百姓生活。
这就是被称作中国“种业硅谷”的南繁基地。借助海南的地理优势,许勇培育出一系列西甜瓜新品种,在国际上屡获大奖。
每年有700多个来自全国的农业科研团队、6000多名科研人员在海南工作。全国每10个农作物新品种中,就有7个诞生于海南。
敞开大门拥抱创新思路,引入全球智慧。近年来,海南开辟国际国内航线440多条,连接全球60多个城市,拥有59国入境免签政策。国际学校、社区、国际赛事等诸多国际元素融入海南。每年仅到海南参会参展的人次就超过2000万。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,分享全球思想的精髓,谋求合作共赢的路径,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。
敢闯敢试、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,让海南抓住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机遇,支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,开启跨越式发展新航程。
【盛世如你所愿】“背着公路” 把光明和幸福带进西藏
清明祭英烈,盛世慰英灵。1950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受命解放西藏,他们拿着铁锤、钢钎、铁锨等简单工具,凿出一条公路,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,也为藏族同胞带去光明和幸福。在进藏路上,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名英雄长眠于此。至今,他们的精神仍镌刻在雪域高原。
西藏昌都八宿县怒江大桥,每到清明节,当地百姓都会在桥上系上洁白的哈达,纪念曾经的筑路英雄。第一次来的人会发现,这里还留有一个老桥墩。
当年,怀揣和平解放西藏的美好心愿,十八军的战士们挺进雪域高原,很多人牺牲的时候都像这样没有更多的资料留下。然而,在当地,很多藏族同胞都没忘记当年修路的艰难。当时,西藏一条公路都没有,十八军的战士们拿着铁锤、钢钎、铁锨等简单工具,要征服的却是海拔在四五千米以上,刀劈斧砍的大山,奔腾咆哮的河流,时时都在面临生死的考验。
当年只有12岁的伟色,父亲是十八军的翻译,他至今仍被战士们在悬崖峭壁上筑路的场景所震撼。
在雀儿山有一座墓碑,纪念的是十八军筑路英雄张福林。牺牲时,他只留下了几包想要带到西藏去种的菜籽。他希望,把幸福的种子撒在西藏高原上。
在进藏路上,平均每一公里就倒下一位战士,2000多名筑路英烈长眠于此。而正是由于他们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的精神,1954年,全长2000多公里的川藏线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就全线通车,创造了公路史上的奇迹。
伟色的父亲后来成为西藏的第一代护路员,最终伟色也选择回到了家乡。他开了一家藏餐厅,亲眼见证路两旁一点一滴的发展变化。
2014年,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、青藏公路通车60年作出重要批示,要求进一步弘扬“两路”精神,助推西藏发展。如今,老西藏精神、“两路”精神仍在这里延续。
在进藏路上的雀儿山,去年建成了全长7公里左右的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长公路隧道,把2个小时的山路缩短到10分钟。如今,新建的二郎山隧道、通麦大桥已经通车,新的八宿县怒江大桥也将在今年6月合龙。这些川藏线上曾经最危险的路段已是坦途。汽车、火车、飞机,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也已在西藏织就,便利的交通给西藏的发展注入了活力。
【为了民族复兴·英雄烈士谱】“巾帼英雄”秋瑾
为了民族复兴,多少英雄前赴后继。秋瑾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的女革命家,她短暂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。清明时节,在秋瑾家乡的秋瑾小学,师生们唱着以秋瑾事迹创作的歌曲《遗风》,表达着对她的哀思和崇敬。